年前大查,会计不能忽略的票据风险!
临近年底,财务人员要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还要对账、结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票据风险!
2017年,“飓风38号”等特大发票虚开案牵涉金额数百亿元,很多涉案企业不只是补税罚款这么简单,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被判刑!强大的“金三”系统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纳税人的头顶上,在风险管控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1 检查企业是否存在不合规发票 随着发票的监管越来越严,面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随机抽查和来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检测,纳税人取得以下七种不合规发票需要格外注意: 1.未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 发票上付款方全称应当与营业执照上的全称一致,7月1日以后对企业填开的普票还要完整填写企业的税号或统一信用代码,否则不得作为税收凭证。 2.变名填开的发票 开具发票时酒店将“餐饮”变更为“住宿”“会务费”“服务费”等项目。 3.虚开发票 发票上的销货方、购货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必须与实际经营业务一致,有一样不一致,就是虚开。 4.假发票 在当前的全面营改增背景下,金三系统监控下,很容易查询发票真假问题,很少有人敢顶风硬上开假的增值税发票或者买假的增值税发票。 5.发票盖章不合规发票 所有的发票都要盖发票专用章,不能盖其他印章,盖两种以上印章或者盖错印章的发票属于无效发票。 6.应当备注而未备注的发票 如销售不动产发票没有在备注栏备注不动产地址等相关信息。 7.涂改票面信息的发票 发票填写错了,开票人直接在票面涂改,将导致发票无效,不能作为税收凭证。 2 检查企业和票据相关的其他涉税风险 在税务机关通过网络爬虫、微信朋友圈、二维码等意向不到的手段都能发现案源信息的大数据时代,不合规发票风险只是一道警戒大红线,但是千万别忽略了和票据相关的其他涉税风险,并不是发票安全就没事了! 实际上,不合规发票只是票据风险中的一小部分,在实务中,什么样的发票不能抵扣需要进项转出?什么样的票据不能税前扣除?白条入账会有什么后果?一个小小的的差错都可能暗藏着大风险。我们国家的风格一向是以票控税,“查账必查票、查税必查票、查案必查票”,临近年底,纳税人应做好票据的自查、自纠,提前排除风险,省得税务机关找上麻烦。